病原知识库丨(十五)当心祸从口入——沙门菌属

2021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显示,沙门菌是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体,也是我国食品源性疾病暴发的第一致病菌。

202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微生物性致病因子分布


01

沙门菌属分类

目前,沙门菌有2500多个血清型,但按现代的系统分类观点,沙门菌属仅包括2个种,即肠道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和邦戈尔沙门菌(Salmonella bongori)。


而我们常说的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伤寒沙门菌副伤寒沙门菌,是指肠道沙门菌肠道亚种(Salmonella entericasubsp. enterica)下的血清型。


02

微生物学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0.4~0.6μm。其无芽胞,无荚膜,大多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多数有菌毛。


03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后者在沙门菌感染中的作用更为重要。约有1%~5%的伤寒或副伤寒病人,在症状消失后1年仍可在其粪便中检出沙门菌,转变为无症状(健康)带菌者。无症状带菌也可能是感染后唯一的临床表现。这些细菌留在胆囊中,有时也可在尿道中,成为人类伤寒和副伤寒病原菌的储存场所和重要传染源。


年龄和性别与无症状带菌关系密切。20岁以下,无症状带菌率常小于1%,而50岁以上者,可达10%以上。女性转变为无症状带菌状态是男性的2倍。


来自于感染动物或被污染或消毒不当的奶和奶制品、肉和肉类制品、冷藏蛋类和蛋粉都可引起沙门菌病。


04

伤寒沙门菌与非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又可被分类为伤寒和非伤寒,与它们相关的疾病症状一致。



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伤寒血清型可以引起比其他大多数沙门菌血清型更严重的综合征——伤寒热。


伤寒热是一种严重的血流感染,常见于发展中国家。伤寒热典型的表现为持续性的高热和头痛,患者虚弱,成人无腹泻症状,幼儿的症状更轻,可仅表现为非特异性发热。


人是沙门菌伤寒血清型的唯一宿主,表明该血清型仅适应于人宿主,健康携带者已引起了关注。伤寒热感染剂量低(<103的细菌量)潜伏期较长,1~6周不等。可通过人与人之间接触或食入被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而传播。伤寒致命的并发症最常发生在疾病的第2或第3个星期。


沙门菌甲型、副伤寒血清型、乙型副伤寒血清型和丙型副伤寒血清型等副伤寒沙门菌可引起类似伤寒热的症状,但在美国较为少见。


非伤寒沙门菌

非伤寒沙门菌通常会造成肠道感染(伴有腹泻、发热和腹部绞痛),一般持续一周或更长时间。有时非伤寒沙门菌也可引起肠道外感染(如菌血症、尿道感染或骨髓炎),尤其是在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中。


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沙门菌都易感,但感染率最高的是婴幼儿。沙门菌在动物中普遍存在,引起人类的疾病通常与食品有关。沙门菌病通过与动物直接接触和经水而传播,偶尔也会通过与人之间接触发生传播。


05

诊断

培养:GB4789.4-2016为食品中沙门菌检出的最新国家标准方法,但此方法操作繁琐耗时,检测时间约为4~7 d,受人为因素影响,敏感性、特异性以及检测时长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下图表展示了常用的沙门菌选择性培养基。


免疫分析:相对于国标,都具有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强、高通量的特点,而且检测效率均高于传统检测方法。下图表展示了常用的四种沙门菌免疫分析方法。


分子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结果可靠。下图表展示了部分常见沙门菌分子检测方法。


06

治疗

以下治疗建议来自《ABX指南-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第二版)》


【胃肠炎】

●通常对于非复杂性腹泻没有治疗的必要。

●治疗指征:重症患者,>50岁,假体植入,心脏瓣膜病或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癌症,尿毒症,免疫抑制。

●免疫功能正常患者(首选,如果需要治疗):TMP-SMX两剂口服,每天2次,环丙沙星500mg PO,每天2次或头孢曲松,每天2g IV,均需5~7天。

●免疫抑制患者(首选):上述选择需≥14天。


【其他类型感染,包括伤寒】


参考文献:

[1]李红秋,贾华云,赵帅等.2021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34(04):816-821.

[2] WattiauP, Boland C, Bertrand S. Methodologies for 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entericasubtyping: gold standards and alternatives. Appl Environ Microbiol2011;77:7877-85.

[3]  陈民钧, 王澎. 介绍沙门菌的新命名系统[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 32(3):359-360.

[4]James H. Jorgensen, Michael A.Pfaller.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11th Edition). 2014. American Sociey for Microbilogy

[5]胡必杰.哈里森感染病学(第三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5

[6]宋宛遥,孙慧莹,安晓曼等.沙门菌的鉴定及耐药性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22,43(04):247-255.

[7]《ABX指南——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Johns Hopkins POC-IT ABX Guide》中文版,作者:巴特利特 (Bartlett J.G.)、奥威特 (Auwaerte P.G.),主译:马小军、徐英春等,科技文献出版社

创建时间:2023-02-17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