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解读 |感染性眼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
✦
共识
解读
✦

亮点:该共识从常见感染性眼病临床表现和送检指征入手,规范眼部标本采集、转运、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流程;同时对常见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报告要求等提出建议。
共识中指出:当常规检验无法满足临床诊断时,可选择mNGS技术。
一
常见病原体及送检指征
1. 感染性结膜炎
结膜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容易发生感染性结膜炎,结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是其典型的临床特征。
2. 感染性角膜炎
感染性角膜炎多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角膜引起,对拟诊化脓性角膜炎(细菌、真菌、阿米巴感染)者需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3. 感染性睑缘炎
睑缘出现如下体征之一,可考虑为感染性眼缘炎,如:睑缘充血、睫毛脱落,睫毛基底部见小脓疱、鳞屑或袖套样物质。
4. 感染性泪道炎
出现以下体征,如:泪溢、内眦部黏性分泌物,泪小点或泪囊处红肿,挤压泪小点或泪囊后可见脓性分泌物溢出,可拟诊为泪道感染。
5. 感染性眼内炎
特指微生物在眼内引起的感染,进展迅速,属临床急重症致盲性眼病,包括眼内炎(细菌、真菌)、病毒性眼内炎、寄生虫性眼内炎等。
送检指征、具体检查内容及病原学诊断路径见下图:


二
标本采集及质量评估
01 标本采集及转运原则
参考2018年美国微生物实验室操作指南、2021年美国眼部感染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实用指南以及2021年欧洲微生物手册制确定如下规则:

02 标本质量评估
1. 刮片标本评估:
(1)组织标本评估:载玻片上肉眼可见分泌物、脓液或坏死组织薄层平铺,不形成组织细胞堆积。
(2)角膜刮片评估:角结膜病灶及周围脱落或炎性细胞数量须≥1级。
2. 培养标本评估:
包括标本采集前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种类及时间;采集方式、转运装置、采样量;是否床旁接种、是否在2h内送达实验室;申请检查项目的适宜性等。
由于不建议拒收标本,因此对评估不合格的标本需在结果报告中进行描述。
三
实验室检查
1.刮片细胞微生物学检查
2.传统微生物培养
3.棘阿米巴培养及鉴定
4.核酸检测
5.免疫学检测
四
报告要求
眼科微生物检测报告包括标本信息、标本处理方法、质量评估及微生物检验(显微镜检查、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免疫学检查多为定性试验,需注明方法学类型。特异性核酸扩增有qPCR和定性PCR,按说明书要求报告。mNGS对常规检查阴性的病原微生物有诊断价值,条件致病菌应在微生物专家指导下解读。
小结
参考文献:
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 感染性眼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2, 45(1):10.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