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丨乙类法定传染病——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传播媒介的扩散和国际人口大量流动等原因,登革热的流行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目前,登革热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最多的虫媒病毒病。
▲白纹伊虫叮咬图
图源:Pxhere
感染登革病毒会有什么表现?
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程度来划分,临床表现可分为: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登革热:又称为典型登革热,为自限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高热”、“头部、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其发热一般持续3~7天后骤退至正常。少数病人疼痛剧烈,因此,登革热也曾被称为“断骨热”。
▲登革热典型的皮疹图
图源:大鹏新区公卫中心
出血热:临床情况变得更加危重,可以引起凝血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血管脆性与通透性增加,血浆渗漏而导致的广泛出血。
登革休克综合征:当病情进一步进展时,可能会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
登革热死亡率高吗?
大多数的登革热疾病是自限性的,及时发现并提供恰当的治疗,死亡率低(<1%)。然而,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能会进展为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包括DHF/DSS),死亡率约为2%~5%。如若不及时治疗,登革热的死亡率则高达20%。
除去治疗因素外,影响预后的因素还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严重并发症、既往感染登革病毒史等。
登革热在世界的流行情况?
据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登革热病毒已传播世界约五分之二的人口,导致每年近3.9亿人感染,500,000人住院和20,000人死亡。登革热疾病主要分布在东地中海、东南亚、非洲、西太平洋和南美洲。
在过去20年中,WHO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从2000年的50.5万例增长至2010年的240多万例,以及2019年的520万例,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疾病负担。
截至2024年4月30日,WHO报告显示2024年已有超过760万登革热病例,其中包括约340万例确诊病例、约16000例重症病例、约3000例死亡病例。其中,美洲区域发病率增长尤为明显,截至2024年4月底,该区域的病例数已超过700万例,超过了2023年460万例的年度高位。
▲截至2024年4月30号,WHO收集的登革热病例地理分布图
图源:WHO,“Dengue - Global situation”
登革热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我国存在输入性病例和本地感染病例两种流行形式,输入性病例常年存在,病例主要来源地为缅甸、老挝、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尚无证据表明我国存在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境外输入病例常年可传入我国各地,在华北以南、夏秋季伊蚊密度较高的季节,可导致本地感染病例发生和暴发流行。
近年来,我国登革热疫情有从热带、亚热带的东南沿海向温带北方内陆地区蔓延的趋势,2013年河南省、2017年山东省均发生本地病例流行。2015—2023年平均每年发病率前5位的省份分别为云南、广东、海南、福建和重庆。
2015—2019年我国登革热发病率变化具线性回归趋势,发病率平均每年升高70.79%。2020—2022年较2015—2019年显著下降,2023年快速回升,接近2019年水平。
▲2015—2019年、2023年全国登革热发病率Lisa聚类地图
图源:《中国登革热发病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我国登革热时空分布特征报道显示,2015—2019年、2023年全国无高—低聚集区,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北,低—高聚集区则分布于广西、贵州、江西三省。2015—2017年、2023年全国登革热发病率无高—高聚集区,2018年福建、海南为高—高聚集区,2019年广西为高—高聚集区。根据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广西登革热疫情值得重点关注,江西未来存在登革热高水平流行的风险。
低—低聚集区:该地域及其邻近区域发病率低于平均值。
低—高聚集区:该地区疾病发病率低于平均值,但临近区域发病率高于平均值。
登革热在国内外的流行差异?
在东南亚等常年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登革热呈地方性流行,发病人群以儿童、青少年为主,老年人因已有多次感染,因此会对登革热有一定的抵抗力,发病人群中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
中国登革热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主要为20~50岁组,性别分布未见明显差异,病例职业以家务、商业及待业为主。
登革热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对相同血清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
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
在城市和乡村地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感染者在发病前24小时到发病5天内出现病毒血症,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登革热病毒,在此期间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形成“人→蚊子→人”循环。
主要传播媒介为白蚊伊蚊、埃及伊蚊。
登革热在哪些季节流行?
在我国,登革热主要在6月~10月期间流行,流行高峰日多集中于每年的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春季和冬季有零星病例出现。
登革热的流行在2021年无明显季节性,2022年表现为严格的季节性,其余年份均表现为很强的季节性。
随着全球变暖,WHO警告称,今年登革热病例或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登革热的发生季节可能会变长,因为春季和冬季变得更加温暖、潮湿,更有利于登革热病毒和蚊子的生存。
共识推荐的分子诊断技术有哪些?
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登革热病毒(DENV)RNA。此法为一种灵敏、特异、快速、低污染的检测方法,可定性或定量检测登革热患者早期血清中的DENV。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ENV RNA及型别鉴定。此法可对早期病进行DENV的检测及分型鉴定,基因扩增产物可进一步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登革热是否有特效药?
遗憾的是,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一般处理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可改善预后。国内相关共识不推荐使用现有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登革热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病例应采取防蚊隔离治疗,病程超过5天,且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及以上可解除隔离。
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登革热吗?
目前我国尚无登革热疫苗上市,截至2024年5月全球仅CYD-TDV和TAK-003登革热疫苗获WHO资格预审,但均未被大范围接种使用。
在缺乏疫苗的情况下,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居民家中可使用纱窗纱门和蚊帐蚊香等;外出使用驱蚊剂,避免伊蚊叮咬。医院病房及值班房间安装纱门和纱窗。医务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使用驱避剂等预防蚊虫叮咬。
参考文献:
[1]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
[2]Khan MB, et al. Dengue overview: An updated systemic review. J Infect Public Health. 2023 Oct;16(10):1625-1642.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 中国登革热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8,11(5):321-329.
[4]赵锦,周银柱,陈水连,等.中国登革热发病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J].中国热带医学,2024,24(08):920-924.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ngue - Global situation." WHO, 30 May 2024.
[6]Li C,et al. Climate change and dengue fever transmission in China: Evidences and challenges. Sci Total Environ. 2018 May 1;622-623:493-501.
[7]李凡等.医学微生物学[M].第九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